产教融合如何培养研究生让学校和企业真实起来

生活 来源:中新网 2022-05-12 09:55   阅读量:4541   

产教融合如何培养研究生让学校和企业真实起来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分阶段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在这种基于工程实践的联合培养生态下,研究生很快就具备了推动项目的实战能力。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经常讲一个故事,他称之为王之问。

王民是江苏徐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在工程机械行业,徐工集团位居世界前三王敏曾问刘清,为什么大学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不愿意去一线企业工作,而是扎堆上学原来,王敏曾被邀请到当地一所高校做讲座,那里有近千名博士当时,徐工集团只有不到40名医生

刘清认为,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些大学的工科专业没有把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学生不想也不能胜任一线工作

现在,刘清的长江三角洲国家创新中心正在探索解决方案他们促进科教协作和产教融合,与高校共同实施选调生联合培养计划

我们希望能给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带来一些改变刘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是经科技部批准,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建,依托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实体机构,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体化管理运行。

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主任助理,江苏产研院副院长琦君向记者回忆,江苏产研院此前建设了一批专业研究院,需要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后来企业也提出了需求——希望高校能帮助解决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人才需求面对这种情况,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想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一座桥梁

为行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持和技术服务也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高军说,他们把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推进

2019年,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江苏产研院启动了与国内高校产教融合工作,共同培养和征集研究生截至2021年底,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已与国内61所知名高校展开全方位合作在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体系中,89个专业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和高校开展了优秀研究生联合培养三年来,联合培养了3000多名优秀研究生

江苏产研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凝聚的新型R&D院校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任务入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21年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清单。

校企联合培养不仅是为了满足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的发展需求,刘清告诉记者,这也是对高校的一种赋能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但高校可能没有足够的设施和课题提供,而且大部分高校老师毕业后直接留在校园,几乎没有实际的行业工作经验,很难了解行业中的实际问题

刘清曾经是大学的副校长他知道高校的这个短板校外理论实践的双导师和双平台可能是新型工科研究生培养的新途径

凝练产业的真实需求作为研究课题。

江苏李超电器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微电机行业的龙头企业2020年,公司与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合作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成为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体系中的联合创新企业在过去的两年里,李超电气和吉林大学已经启动了许多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郭重阳博士也成为入选研究生的产业导师

对于企业来说,研究生可以分阶段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在这种基于工程实践的联合培养生态下,研究生很快就具备了推动项目的实践能力郭重阳说,他最直观的感受是,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对R&D工作的标准流程有了更实际的理解

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向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提供每年3万元的奖学金,企业协会也提供相应的资助最重要的是,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用的研发平台

学生不为企业打工,也是自带题目来的为企业设立了尖端技术开发实验室,聚集研究生除了满足企业的工程需求,学生还可以对工程问题的理论和应用技术进行改进和提炼,产生更具创新性和尖端性的成果

在公司期间,我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王是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2021年5月,他前往李超电气进行其博士项目的研发实践

作为一名工业导师,郭重阳还得花额外的时间指导学生他觉得这份辛苦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提高创新驱动力,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学术声誉企业要开阔眼界,不要以为产学研合作就是砸钱良好的合作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郭重阳说

按照刘清的分析,校企联合培养不可能是空对空,确定研究课题是整合的重要一步不能只派学生去企业往返应明确真正的产业需求和简明的技术问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课题,坚持以"项目制"培养模式为主要特色,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我们将在企业和大学之间搭建桥梁向企业征集需求,帮助企业将需求提升到课题层面,再帮助企业对接相关高校刘清说

在探索精英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刘清遇到了很多知心朋友,也就是认同他们想法的领导和老师刘清承认,一些高校将研究生名额视为需要项目和资金的资源抱着这种心态进行联合训练是没有意义的

让各方看到联合训练的必要性。

高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9年开始联合培养精英研究生,三年来有困难,也有波折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的产学研,高校,企业,整合起来并不容易一开始可以说是两头‘凉’大学是‘冷’的,企业是‘冷’的,所以我们的桥是‘热’的高军表示,高校有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担忧,也有对新模式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而有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联合培训对自己的作用,认为这是一种形式

最重要的是让各方都知道这件事的意义让他们看到联合训练的必要性和实际可操作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高军说在政策引导方面,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做了很多努力2019年,他们制定了《精英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服务办法》,2021年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培养流程和各方责任,设立了精英研究生奖学金,配备校外辅导员,保障选调研究生在联合培养期间的人身安全,探索校企联合创新项目,本文提出了涵盖聚集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导师,高校对接等内容的引导激励机制

教育部也指出,应加强和改进工程教育刘清建议,对专业硕士的评价,应该更注重解决产业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只看论文的产出,高校的工科教师也要有更多的工程实践经验不能重文章轻实战我们的产业升级需要优秀的工程师刘清强调说

高军预计,未来伴随着研究生联合培养经验的积累,可以打造一所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型大学,提升联合培养的规模和质量。

江苏省教育厅已向省属高校下达产教融合研究生专项支持计划,督促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省属高校将选调研究生纳入2022年招生计划和单招指标我们也希望有更高层次的政策支持,与更多高校合作培养产业创新人才和优秀工程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先行先试’严军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友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