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来源:证券之星 2022-06-09 13:29 阅读量:8726
5G还没有完全普及,6G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去年以来,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天宫两次被迫避险。
日前,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颗行星由一箭九颗行星成功发射。
目前,以Space X,OneWeb为代表的欧美企业和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展开声势浩大的太空圈地运动表面上是对空间资源的争夺,实质上是对即将到来的6G时代的抢先布局
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前瞻性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加快卫星通信网络建设显然,6G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按照十年磨一个G的行业规律:2019年5G将正式商用,2030年6G即将正式产业化。
提前做好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准备,进行前瞻性的R&D和专利储备,是抢占未来信息产业制高点的关键。
新一轮技术革命前夕,是布局6G板块的好时机。
如果说4G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5G是赋能的垂直行业,那么6G就是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纽带,支撑着万物互联的基石,也是实现数字孪生世界的底层技术。
2021年爆发的元宇宙将加速6G的落地和普及,因为元宇宙的宏大世界不仅需要XR等智能设备,还需要区块链和NFT加密协议,这些都需要6G作为基础设施。
与5G相比,6G的技术指标堪称跨越式升级:运行速度可达TB级,延迟率仅为微秒级,不仅增加了通信安全性,还覆盖了空天一体。
1G空白,2G跟进,3G突破,4G并行,5G超越,中国在6G专利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的调查显示,在通信技术,量子技术,基站,人工智能等9个核心技术领域,6G的专利数量为40.3%,居世界第一,领先于美国,日本和欧洲。
基于6G的独特优势,其技术趋势集中在天地一体化,超维天线技术和太赫兹波段。
工信部6G课题组发布的白皮书指出,6G将以沉浸式,智能化,全球化为特征,打造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知互联,智能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结对,全球覆盖八大落地场景。
巨大的应用场景催生了更大的市场规模据中国移动预测,到2025年,5G将拉动近10万亿元的国内市场规模,6G商用后将引爆更大的市场规模
6G要解决的是无处不在的智能互联,所以会重构目前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从5G到6G,技术的跨越式演进将带动各类前沿技术逐步产业化,催生巨大的投资机会。
1.卫星互联网技术的新基础设施
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卫星通信网络布局,推进卫星互联网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卫星互联网的布局将会加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开始通过发射卫星来探索全球通信铱星和摩托罗拉合作的铱星项目,劳拉和高通发起的全球互联,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都以失败告终
从2014年开始,马斯克的SpaceX和印度电信大亨苏尼尔·米塔尔领导的OneWeb都开始进入太空在星链项目中,Space X计划发射42000颗卫星,实现全球网络覆盖
日前,马斯克表示:1469颗星链卫星正在运行,激光链路即将激活。
目前Star的试验速度已经超过200Mbps,超过美国95%的宽带,是5G的两倍。
但这离6G的水平还很远6G的网络延迟是微秒级,而星链目前的延迟在20 ms—40 ms之间
卫星是一种低容量的互联网接入方式为了实现全球覆盖,有必要发射更多的卫星,以保持较高的网络速度这也是马斯克计划发射4.2万颗卫星的原因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竞争已经从地面上升到空间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布局规划航天科工和航天科工分别拿出了鸿雁星座和鸿运计划,发射了实验卫星
按照计划,鸿雁星座将发射300多颗低轨卫星,鸿运计划将发射156颗卫星加上其他企业,十四五期间的发射次数将高达2198次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统计,2015—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增长保持在年均3%左右,2018年达到2774亿美元迪智库预测,到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提速至1000亿
由于卫星互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等上游行业将率先受益。
在卫星产业链中,卫星发射,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和运营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24%,7.03%,45.13%和45.6%,运维服务是最有价值的产业分支但由于整个市场的蛋糕迅速扩大,各板块龙头企业都有机会
2021年4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国家队正式启动,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和泰的子公司常诚科技主要从事T/R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是国内唯一能承担国家大型发射任务的民营企业其产品已用于北斗二代导航,卫星通信等重大工程
T/R芯片主要用于雷达,尤其是相控阵雷达美国将现役的F—15C,F—15E,F—18E战斗机升级为有源相控阵雷达,F22,F35必须装备萨德反导系统中单个相控阵系统就有上万个T/R组件T/R芯片作为核心部件,预计占雷达成本的40%—50%,可见其重要地位
卫星T/R组件的性能要求更高,常诚科技90%以上的收入来自星上业务。
郭证券预计,到2025年,T/R芯片的市场规模将增加到823亿元,其中低轨道卫星的市场规模为150亿元。
由于行业壁垒极高,除常诚科技外,国内掌握相控阵T/R芯片的企业分别为13家和55家,年出货量为10—15亿片,而常诚科技只能达到几十万片,市场份额较低。
2018年至2020年,常诚科技实现营收9984.78万元,1.33亿元,1.75亿元,扣非净利润4900万元,6400万元,8100万元,呈快速增长态势。
伴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爆发,作为国内极少数的种子选手和资本市场的稀缺性标的,常诚科技前景光明。
航天投入产出比为1:10,卫星互联网可拉动下游应用市场数万亿元因此,卫星应用和运营服务空间广阔
基于北斗产业的加速落地,北斗星逐渐走出过去的阴霾其业务涉及北斗产业上中下游,以及高精度卫星定位芯片在测绘,无人机,农业机械等领域的应用2021年上半年卫星导航业务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24.11%,汽车智能网联实现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55%下一代核心芯片量产,北斗三号系统完全建成,性能有望继续提升
其次,中国的卫星,主要从事卫星制造和应用,隶属于航天科工中国卫通,由卫星部分操作等,都将受益于卫星互联网的大战略
2.下一代通信技术——太赫兹通信
太赫兹通信是电子学向光子学的过渡,有效解决了频率资源日益匮乏的困境它被认为是6G时代的核心通信技术
2020年6月,一颗名为电子科技大学的卫星在太原成功发射它将在太空进行太赫兹通信技术实验,被称为世界首颗6G实验卫星
最近,中国创造了世界上最高的太赫兹无线通信实时传输记录,显示了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除了移动通信,太赫兹还广泛应用于大型安检仪器,精密医疗仪器,军用雷达等领域。
中国联通成立了太赫兹联合创新中心,尹田机电有限公司下属的华清大瑞公司承担了解放军某部的太赫兹通信技术实验项目并成功交付是为数不多的已经出成绩的上市公司
3.超维天线,无边界链接
从5G到6G,超大规模天线技术不断升级超大规模智能天线将应用于高铁,飞机等高速场景,城市宏观覆盖,精确定位等领域,实现全球覆盖下的无边界链接
其中智能超曲面和电磁波角动能是两大研究方向Smart surface可以让天线更智能,通过重构传播环境,实现低成本功耗的大规模使用电磁波的角动能可以在不消耗额外频谱和时间的情况下提高频谱效率
目前,工信部IMT—2030推进小组已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华为,紫光展锐开展相关技术研发中兴通讯联合中国联通完成了业界首款5G中频智能超曲面反射面板的技术测试
可是,超大规模天线技术的研发仍处于理论认证和实验阶段,产业落地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远未对相关企业业绩做出贡献。
相比较而言,6G行业的卫星互联网是行业落地的前提和基石目前已经进入加速阶段,比太赫兹,超维天线更值得关注
每当新一代移动通信开始商用,下一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站在当下,撬动超10万亿规模的6G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作为下一代信息产业的制高点,这又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放弃
——END——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